來義鄉
關於台灣原住名的一些問題(急)
我要原住名的 1.社會結構 2.特色 3.祭典 4.食物 5.生活方式還要圖片
哪一族的原住名都可以 15點~~~~~~急
北排灣的文化受魯凱族很大的影響
例如配戴百合花、長嗣繼承制度。
北排灣的排灣文化在新生代的提倡下富有活力與創造力。
如陶壺的製作
琉璃珠的製作都在北排灣人的努力下復活。
中排灣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祭典、宗教儀式
尤其是來義鄉被族人視為排灣族的中原地帶
也是目前傳統宗教盛區。
南排灣的牡丹鄉境內是清朝時代
日本人入侵台灣而引發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地。
清同治年間
日人侵臺引發牡丹社事件
擴大為國際事件
是原住民抗日的英勇事蹟。
至於滿州鄉的排灣人由於鄰近漢族與阿美族
受到二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甚深。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Pakarokaro)泛指居住在現今台東地區的排灣族
包括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和太麻里鄉境內都有排灣族人的足跡。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混合了卑南、阿美的文化
在服飾及生活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在雕刻藝術上的表現與華麗的傳統服飾。
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場排灣族的貴族婚禮
看看那參與盛會的族人
不分男女老少
頭戴裝飾著花草、羽毛、獵物角牙的帽飾。
身穿佈滿圖案
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
踩著緩慢的八步舞
端莊典雅的身態在婚禮的會場中梭巡。
會驚艷於一個族群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樣一件華麗的衣飾
可能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
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
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
排灣族的藝術表現
除了服飾之外
就屬雕刻最為世人稱道。
有著階級制度的排灣族
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
如門楣、立柆。
連日常生活使用的連杯、湯匙、梳子及男人的裝飾禮刀刀柄都受此限制。
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
另一種藝術的表現
是在人的身體肌膚
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
刺青的表現僅止於女子的手背
男子的前胸、後背。
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
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刺青的圖案也代表了當事人的社會階級。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
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
其中貴族又因與頭目的關係親疏分為二~三個等級。
繡上來表示其地位
尤其在盛裝時
與平民的區別最大。
男性服飾:一般常服有皮帽、頭巾、短襟長袖上衣、胴衣、皮背心、腰裙。
盛裝的服飾有上衣
施以刺繡
繡以各種紋飾。
披肩
以夾織的布製成。
套褲
以紅黃綠等顏色綴製而成。
女性服飾
平常服有頭帕(taral)、上衣
受漢人影響
長裙開襟
窄袖。
腰裙 、綁腿、手套。
盛裝與常服在形式上相同
只是有刺繡和夾織而成
如花頭帕。
刺繡長衣、綁腿、刺繡的長袍和手足套。
傳統服飾 用途:慶典、禮祀、婚禮穿著 身份:貴族平民之分 樣式:傳統的皆以綴珠繡(如以下之服飾)
約需一、二年完成
穿起來較重。
代的大多以十字繡取代
完成時間短
穿起來輕便。
參考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jw!Q1VT0XGGBANrZeDc0PK07QU-/article?mid=385
你要的資料範圍太多我有整理阿美族的在我部落格你自己去找你要的的圖片也有http://tw.myblog.yahoo.com/lsing5/archiv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