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鄉

排灣族的生活習慣

排灣族有哪些特色? 有哪些ㄒ慣?
排灣族分佈於中央山脈南端及東部海岸山脈的南端

以大武山為祖先發祥地

人口六萬六千餘人。

早期日本學者將排灣、魯凱、卑南地緣相近的三族合稱為「排灣群」

後來才區分為現在的三族。

排灣族又分為拉瓦爾群(北排灣)及伏主勒群兩大系統

伏主勒群包括屏東瑪家鄉以南的南排灣

和台東地區的東排灣。

北排灣由於和部份魯凱族仳鄰而居

在服飾、器物的風格型式上

反而與其他地區的排灣族差別較大。

排灣族和魯凱族有社會階級

頭目、貴族和平民之區分

世代相承

各司其職。

從前項目及貴族的身份常藉住屋及及器物上雕刻的圖案或服飾衣物而表現

如:百步蛇紋、宇宙神圖樣等。

從前排灣族有刺青之習俗

依社會階級的認知不同

各家族有特定的刺青花紋

通常女子刺青在手背、小腿上

男子刺青在前胸、手臂、背部上。

這是某些家族特有的權利

與泰雅全族的刺青習俗意義不同。

認識排灣族 在排灣族的傳說中

『排灣』(paywan)指的是祖先發祥的靈地

位於大武山的高處。

現在的排灣族都是從那裡分佈到各地的

因此將這個地名取為自己的族名。

根據居住區域和文化表現的異同

排灣族可以再細分成北排灣、中排灣、南排灣和東排灣。

以紅色為主的南排灣服飾 屬於北排灣的拉瓦爾(Raval)群主要居住在屏東三地門鄉境內

是排灣族中唯一不舉行五年祭的社群。

由於毗鄰霧台鄉的魯凱族

加上通婚頻繁

北排灣的文化受魯凱族很大的影響

例如配戴百合花、長嗣繼承制度。

北排灣的排灣文化在新生代的提倡下富有活力與創造力。

如陶壺的製作

琉璃珠的製作都在北排灣人的努力下復活。

中排灣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祭典、宗教儀式

尤其是來義鄉被族人視為排灣族的中原地帶

也是目前傳統宗教盛區。

南排灣的牡丹鄉境內是清朝時代

日本人入侵台灣而引發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地。

清同治年間

日人侵臺引發牡丹社事件

擴大為國際事件

是原住民抗日的英勇事蹟。

至於滿州鄉的排灣人由於鄰近漢族與阿美族

受到二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甚深。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Pakarokaro)泛指居住在現今台東地區的排灣族

包括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和太麻里鄉境內都有排灣族人的足跡。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混合了卑南、阿美的文化

在服飾及生活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

華麗、細緻的服飾透露了排灣人的審美觀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在雕刻藝術上的表現與華麗的傳統服飾。

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場排灣族的貴族婚禮

看看那參與盛會的族人

不分男女老少

頭戴裝飾著花草、羽毛、獵物角牙的帽飾。

身穿佈滿圖案

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

踩著緩慢的八步舞

端莊典雅的身態在婚禮的會場中梭巡。

會驚艷於一個族群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樣一件華麗的衣飾

可能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

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

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

排灣族的藝術表現

除了服飾之外

就屬雕刻最為世人稱道。

有著階級制度的排灣族

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

如門楣、立柆。

連日常生活使用的連杯、湯匙、梳子及男人的裝飾禮刀刀柄都受此限制。

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

另一種藝術的表現

是在人的身體肌膚

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

刺青的表現僅止於女子的手背

男子的前胸、後背。

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

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刺青的圖案也代表了當事人的社會階級。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

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

其中貴族又因與頭目的關係親疏分為二~三個等級。

貴族階級有特殊裝飾的專利權

圖為頭目的裝扮 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

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

因此頭目階級常與鄰近村落的頭目結為親家。

頭目是地主階級

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

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

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

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

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昇降的有趣現象。

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

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

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

當然

有些名字也可以由頭目賜予

經過頭目允許後才能使用比自己階級高的名字。

頭目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

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

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

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頭目

頭目則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爭戰、祭儀、或與外村的外交工作。

在祭典期間

頭目將子民納貢的農作釀酒、煮食

與族人共享。

平時

對於貧困的族人也要適時施予援手。

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

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

目前

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

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

不敢踰越。

裝飾權的開放意味著頭目在族人心目中的實質意義已經降低

加上行政體系的介入

新興宗教的傳入

有些部落的頭目已經有名無實

只有在傳統祭儀或慶典時才會凸顯他的地位。

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

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

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

其餘的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

另立家屋、家名。

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掌理部祭典 部落性的祭典 一、收穫祭(Masarut): 收穫祭中的樁小米比賽 排灣語的意思是「過一個年」。

目前許多的村落誤解為豐年祭。

其本意是感謝神靈的眷顧

給神過年之意。

並做為一個年度的終止或開始的分界。

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

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

選播種用的小米

吃新米等活動。

目前大部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比賽、負重比賽、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的節目。

舉行時間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間

各村自行決定。

或由鄉公所統一辦理。

東排灣族群每年七月間

由頭目向祖靈請示舉辦一年一度的「收穫祭」

十三日起由金峰鄉嘉蘭部落揭開序幕;慶祝方式以學校或社區中的年輕人承傳儀式

展現如頂上工夫、負重接力、刺球、盪鞦韆等傳統才藝

熱鬧有餘

值得一看。

漢族自稱是「龍」的傳人

排灣族則認為自己是「蛇」的傳人;為臺灣第三大原住民族群。

東排灣族群每年七月間各部落也會舉辦「收穫祭」

在農忙告一段落之後

家家戶戶開始製作粿、食釀小米酒

迎接收穫祭到來。

東排灣族部落慶祝收穫祭

有時會隨著頭目或長老會議的決定而有所不同。

達仁鄉土 部落的收穫祭

由頭目請示祖靈後

將訊息傳遞給族人

並且由家族陪同出巡繞行整個部落

以賜福給族人。

此時

家家戶戶會將收穫的小米、粿食、小米酒

當成貢品獻給頭目

頭目收下這些貢品後

會轉賜給較貧困的家庭

使全族人共享豐收的喜悅。

於是全族無論男女

一起手牽手共舞

盡情歡樂通宵達旦。

達仁鄉正興部落的慶祝方式

則是由女頭目進行祖靈祭祀。

根據臺東縣政府彙整之資料

今年東排灣族各部落舉辦「收穫祭」的日期如下:金峰鄉嘉蘭村七月十三、十四日

正興、新興、賓茂、歷坵等村七月十四、十五日。

大武鄉大竹、大鳥、南興及尚武等村均在七月十五日。

達仁鄉安朔、森永、南田及新化等村在七月十五日

土 村七月十四、十五日。

太麻里鄉—北里村七月十五日

泰和、金崙及多良等村七月二十日

大王村七月二十一、二十二日

香蘭村七月二十五日

大溪村七月二十八日。

二、人神盟約祭(Maleveq):(又稱為「五年祭」)五年祭的祭儀活動是象徵部落的人與祖先靈魂或神明相約

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

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

後來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

因此又稱為「五年祭」。

不是每隔五年舉行一次

而是從開始到結束一共要五年

這要由部落的祭司來計算要從哪一年開始。

第五年的時候

部落就舉行為時多天的各項祭儀。

 在祭典中儀式活動的最高潮為「刺球」

由部落的男士以約五層樓高的竹子圍圓圈

刺藤球。

有人說「刺球」象徵「求好運」的爭相競賽。

來義鄉古樓村的刺球最具代表性。

五年祭前夕

族人搭建刺球架 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

學習農作的種植、頭目婚禮的儀式等。

並與女神約定

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

請神降臨人間

接受人類的獻祭。

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

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

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

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為了方便說明

將五年祭的流程簡化如下: 祭典準備工作:(1)山上修路。

(2)砍竹子作刺球桿、立剌球架。

(3)作籐球。

正祭期間:(1)招請祖靈。

刺球場上論英雄 (2)剌球(以前要獵過首級的人才能上剌球架)。

(3)送惡靈(往西邊的田野)。

(4)送善靈(往東邊的田野)。

(5)剌球(最後一場)。

(6)砍斷剌球桿

要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

(7)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

後祭:(1) 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作祭)。

(2)男子出獵。

(3)交還護身符。

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

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南和以及台東的土板。

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觀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

六年祭(五年後祭)(Pusau tavuvu):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

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

到第六年才送走。

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一連串的儀式。

天數與五年祭差不多

但沒有刺球的活動。

*古樓村「五年祭」(maljeveq)源流 排灣族分佈在大武山系高山地區散居的部落中以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kuljaljau)的人口最多

除日據時代部份人口(ladan家族和giling家族與少數的家團)遷往台東縣達仁鄉土板村、南田村、太麻里鄉新興村、金峰鄉賓茂村及本鄉南和村(前高見村)外

其它屏東縣各鄉及台東縣排灣族各鄉之部落均有零星來自古樓村(kuljaljau)移居的族人。

現在的新古樓村住戶有三百戶

人口約一千五百人。

古樓村民對傳統習俗最為堅持

保守地遵照傳統。

強勢的外來文化沖擊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急速地使他們改變和認同

他們仍高度地自我肯定自己文化的價值。

目前是排灣族部落群中傳統文化習俗活動保留較多的部落。

而其傳統祭祀中以五年祭(maljeveq)最為隆重。

五年祭主要意義是祭祀祖靈和創世神。

亦是敬天神祭祖靈祈求平安感謝神靈的重要祭祀儀式。

嚴肅而隆重

有慎終追遠的意義

並以頭目(mamazangljan vumm)

巫師puLingau)

祭司(parakaljai)為主要人物 五年祭主要的儀式是迎靈(qucelj)

祈福(pakivadaq)

刺球(qemapuDung)'歡樂歌舞(zemiyan)

送惡靈pusau與第六年(次年)的送祖靈等。

整個部落的人們都要奉行傳統的習俗參加活動

每一個家庭須盡心盡力地招待訪客

虔誠地祭祀神靈。

否則

將會招到神靈的詛咒帶來惡運。

據說「五年祭」早先是三年一祭稱三年祭

先祖(世人)與創世神塔卡勞斯與其它所有的神(善惡都包含在內)每三年相會一次的約定。

每次祭祀前十天由巫師占卜邀約祖神(靈)何日何時世人在神壇以燒小米梗起煙為號

引祖神降世與人相會。

後來有一屆正準備祭祀活動時

因頭目有兄弟二人爭執刺球竿而怒目相向

各取刺球竿所接的尖端互刺雙雙死亡的事

而將三年祭的祭儀停辦了五次。

先祖里莫基(是取神女為妻

因而陰、陽兩界均可走動)於是充當世人與神的交通

從神那裡來探詢世人為何已五次的三年祭未辦

也沒有音訊連繫?據聞係因頭目兩兄弟的事件

乃將原來在林佳路家的刺球場廢掉

另在別處設置刺球場

舉行祭祝活動

並將原來的「三年祭」改為每五年一次祭祀大典

也就是目前所稱的「五年祭」。

排灣族六年祭(PUSAU)的祭祀活動是延續去年五年祭的祭祀活動。

五年祭是開始

六年祭繼續的一系列活動是結尾。

五年祭開始在神壇(lusivawan)迎祖神(靈)起

創世神及其他祖神即來到人世間共處至次年(六年祭)結束送祖神(靈)離開回到靈界(makalizeng)(等於在人世間作客一年)。

所以從五年祭結束後各家戶在戶內都要祭祀

將食物或酒放進竹筒裡。

到六年祭準備送祖神(靈)時

才將該竹筒取下送到祭神屋集中連同祖(靈)神送出境。

六年祭是隨著五年祭的祭儀

兩者分不開。

那麼早先此祭儀還是三年祭時

次年原本也是四年祭。

三年祭改為五年祭後四年祭也跟著改為六年祭。

從五年祭結束後至六年祭止

巫師及祭司平時要祭祀的事少了很多

如人的死亡

因亡魂在人世間

家裡有懸掛竹筒祭食、酒用

至六年祭結束後重新祭拜度亡魂。

其他如結婚免交拜新生子女出生拜祭、彌月祭拜及罔年祭拜都暫停

以防惡靈加害

至六年祭結束後再辦理祭拜事宜。

三、祈雨祭 很久不下雨

農作物都受到損害時

就需要祈雨

祈雨的時間和方式由部落會議討論決定。

四、驅蟲祭 農田裡的小蟲太多

就需要舉行驅蟲祭

過去的部落

都是在祭司家裡舉行驅蟲祭

細節也是由部落會議決定。

五、驅鼠祭 由部落會議決定

請求壞神把所有的老鼠帶走。

六、阻病祭 若有傳染病快到時

部落會議就會決定舉行阻病祭

地點是在村外。

七、出獵祭 五年祭完成後

都有部落性的狩獵活動

出發前要先由祭司舉行祭祀

請 神給他們很多的獵貨品。

八、獵貨祭 部落性的狩獵活動回來後

要由部落祭司主持獵貨祭

感謝神讓它們獵到那 麼多動物。

家庭舉辦的祭典 一、播種祭 這是一年中最早的祭

大約在一、二月間

目的是要祈求種子能發芽的好。

二、藜和小米的成熟祭 時間大約在六到九月左右

看每個家庭情況而定

不需要全部落統一日期舉行。

這個祭典是要感謝神明讓農作物成熟

還讓它們能豐收

祭典完畢後就可以收穫。

三、小米入倉祭 等到小米曬乾後

準備收藏時就可以舉行小米入倉祭了

這是由婦女主持的

祭典的目的是在求神保護小米耐吃

永遠吃不完。

四、豐年祭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祭典

共有五天

目的在祈求

感謝神。

使生產的效率增加

祈求家庭的平安和財富能增加。

五、家屋破土祭 新建家屋

開始剷平土地時

得請巫師來主持破土典禮

告訴這塊土地附近的精 靈

不要和人搗蛋。

個人的祭典 一、滿月祭 小孩出生後

第一次見到新月

就要舉行這個祭典

祈求小孩不要生病

快點長大。

二、結婚祭 由祭司主持

他慢慢唱出祖先的事蹟

新郎新娘的家世

新娘的美貌

並高舉著琉璃珠

祈求天神保佑新婚夫婦恩恩愛愛

早生小孩。

三、葬後儀式 在家裡舉行

告訴死後的靈魂

到森林裡找自己的祖靈

不要在外面流浪

以免受到惡靈的引誘。

四、催生祭 產婦難產時要舉行這種儀式。

五、治病 認為生病的原因是死靈作祟

想要治好只要用「力量」把死靈驅逐。

這是巫師的主要任務。

生命祭儀 出生 排灣族傳統的宗教性觀念是

相信太陽為人類生命來源

月神為司生育之神

兩位神salanpav和matukutuku是直接司理生育之神

並且相信祖靈是保護嬰兒者。

排灣族對長嗣出生特別重視

沒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觀念

無論長嗣是男是女都稱之為vusam。

長嗣之出生特別舉行祝典

由男家向產婦之娘家送謝禮。

若為貴族則要釀酒祝賀。

排灣族人對長嗣的重視程度

時至今日

仍可明顯感受到。

成年禮 排灣族無嚴格的年齡分級

但有各別的成年禮儀。

當男子十六、七歲時

由父親帶往出獵。

出發前殺豬、釀酒

做祭祀。

在房屋牆柱上掛滿茅草、以除惡靈。

令該青年禁居屋內四日

不飲食。

至第三日

父帶其出獵。

至山林中

先用豬骨、豬皮為祭品

祈求豐獲。

若獵得山豬或鹿為佳

如無所獲

則採樹枝而歸

作為象徵物。

歸來後請巫師來家做穰祓祭。

現已無此種成年禮儀。

婚禮 排灣族結婚程序非常繁瑣

簡略敘述如下: 一、求婚:男方家長央求媒人至女家求婚。

二、送採薪禮:雙方談好之後

結婚前男子採薪送至女家為禮。

三、豎鞦韆架:結婚前日

新郎邀同夥二、三人砍伐樹木數根

搭鞦韆架用。

四、送聘禮:各階級與同階級時之聘禮皆有規定

貴族間的聘禮較平民重。

五、成婚:當天在女家屋頂上殺一頭豬

以祭天;新娘先往野外藏匿

其親友出 去尋找並帶回

新郎隨新娘在庭院內繞行三週後送入室內。

而後族人 一起在庭院內跳舞。

翌日

女家親戚帶著新娘送往男家

男家親老迎 入

之後飲宴

婚禮於是告成。

喪禮 排灣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變成死靈。

死靈有善惡兩種

善死者為善靈

可歸大武山靈鄉成為祖靈;橫死、惡死者之靈魂變成惡靈

徘徊在死去之地而成為幽靈

向路過之人作祟

幼兒夭死者之靈返回太陽處

以便再次投生。

善死者之喪葬處理方式如下: 入殮。

訃告親友。

告別祭:個人依次觸死者之右肩

並對死者致惜別之意。

下葬:排灣族傳統上

對惡死者行室外葬

其餘多行室內葬。

改火驅靈:埋葬完畢回到喪家

凡參加喪事者需以預置的三盆水

以手潑水灑在喪家門口地上

口中祝告亡靈勿再回家

勿使家人生病。

服喪。

招靈祭。

慰問遺族。

除喪忌。

滿月驅靈祭。

參考資料 http://www.museum.org.tw/view06.html 和http://ici.ntntc.edu.tw/九族網頁/排灣族/排灣族.htm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

北起大武山地

南達恆春

西自隘寮

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

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

以來義鄉人口最多。

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

總人口數約六萬餘人。

認識排灣族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

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場排灣族的貴族婚禮

看看那參與盛會的族人

不分男女老少

頭戴裝飾著花草、羽毛、獵物角牙的帽飾。

身穿佈滿圖案

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

踩著緩慢的八步舞

端莊典雅的身態在婚禮的會場中梭巡。

會驚艷於一個族群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漓淋盡致!這樣一件華麗的衣飾

可能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

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

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

排灣族的藝術表現

除了服飾之外

就屬雕刻最為世人稱道。

有著階級制度的排灣族

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

如門楣、立柆。

連日常生活使用的連杯、湯匙、梳子及男人的裝飾禮刀刀柄都受此限制。

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

另一種藝術的表現

是在人的身體肌膚

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

刺青的表現僅止於女子的手背

男子的前胸、後背。

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

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刺青的圖案也代表了當事人的社會階級。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

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

其中貴族又因與頭目的關係親疏分為二~三個等級。

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

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

因此頭目階級常與鄰近村落的頭目結為親家。

頭目是地主階級

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

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

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

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

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昇降的有趣現象。

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

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

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

當然

有些名字也可以由頭目賜予

經過頭目允許後才能使用比自己階級高的名字。

頭目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

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

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

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頭目

頭目則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爭戰、祭儀、或與外村的外交工作。

在祭典期間

頭目將子民納貢的農作釀酒、煮食

與族人共享。

平時

對於貧困的族人也要適時施予援手。

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

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

目前

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

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

不敢踰越。

裝飾權的開放意味著頭目在族人心目中的實質意義已經降低

加上行政體系的介入

新興宗教的傳入

有些部落的頭目已經有名無實

只有在傳統祭儀或慶典時才會凸顯他的地位。

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

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

家族的財產、權利出長嗣繼承。

其餘的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

另立家屋、家名。

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掌理部落的決策事宜。

排灣族發源於北大武山

目前居住在海拔I000公尺以下的山區

人口約六萬多人。

屬於北排灣的拉瓦爾群是排灣族當中唯一不舉行五年祭的社群

由於毗鄰霧台鄉的魯凱族

加上通婚頻繁

文化上深受魯凱族的影響

例如百合花的佩戴、長嗣的繼承。

北排灣的排灣文化在新生代的提倡下富有活力與創造力。

如陶壺的製作

琉璃珠的製作都在北排灣人的努力下復活。

中排灣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祭典宗教儀式。

尤其是來義鄉

被族人稱之為排灣族的中原地帶

也是目前傳統宗教盛行的地區。

南排灣的牡丹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

清同治年間

日人侵臺引發牡丹社事件

擴大為國際事件

是原住民抗日的英勇事蹟。

至於滿州鄉的排灣人由於鄰近漢族與阿美族

受到二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甚深。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混合了卑南、阿美的文化

在服飾及生活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

 -------------------------------------------------------------------------------- 文化特質 (一) 世襲的階級制度 : 排灣族人一出生就確定了他的階級

是擁有土地的頭目?有土地使用權的貴族?或是佃民?但他們可以藉由個人的努力

在爭戰、狩獵、雕刻等表現上提昇自己的地位

或藉著婚姻提昇子女的位階。

(二) 長嗣繼承家產、兩性平權的社會 :家中的老大是一切財產的繼承者、其他的兄弟姊妹能分得的家產很少

老大擁有分配權。

(三) 祖靈崇拜:從家屋內大型的祖靈像雕刻

反映了排灣族人對祖靈的崇拜。

通常

家裡中柱的雕像是最神聖的地方

放置了許多貴重的物品如陶壺。

也掛著刀、獸骨是英勇事蹟炫耀的表徵。

(四) 華麗的裝飾藝術:爭奇鬥妍、百花齊放是目前排灣族服飾的最佳寫照

每一位婦女在衣飾上凸顯自我的藝術表現與差異性。

不屑於跟別人一樣的紋飾是他們對自我族群的驕傲與自信。

(五) 祖先起源傳說的特別強調: 拜訪任何一個頭目家

對於家族的起源總是一再被強調

目的是在彰顯家族或個人的地位

如大陽之子、陶壺的後代、百步蛇的後代等等的傳說。

貴族與平民的起源來自不同的神話傳說

更確定了階級的世襲性。

(六) 具藝術創作活力的族群:排灣族人的生活週遭處處展現了他們的美感經驗與藝術潛力。

如從事雕刻的族人很多

來義鄉古樓村甚至有十幾位雕刻師

但只有一位是專業雕刻師。

可見藝術的表現是來自內心的需要與興趣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這是與其他族群最大的不同點。

其他如琉璃珠的復古、陶壺的復原、音樂的研究等都有許多族人在研究。

傳統審美的價值觀不因時代的變遷而削減是藝術盛行的原因之一。

(七) 融合並吸收其他文化的特質:排灣文化在不同的時期吸收了許多外來的文化

經過涵化、融合變成自己的文化特質是排灣人歷久不衰的原因。

早期

吸收了漢人服飾上排扣的形式加以改良

並使用族群特有的配色方式與造型

成為排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現代則利用許多外來的琉璃珠

以傳統琉璃珠項鍊串穿位置的觀念

結合了自己生產的傳統色珠

成為一種流行的新的珠飾。

-------------------------------------------------------------------------------- 祭典生活現況 (一) 收穫祭(Masarut): 排灣語的意思是「過一個年」。

目前許多的村落誤解為豐年祭。

其本意是感謝神靈的眷顧

給神過年之意。

並做為一個年度的終止或開始的分界。

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

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

選播種用的小米

吃新米等活動。

目前大部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比賽、負重比賽、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的節目。

舉行時間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間

各村自行決定。

或由鄉公所統一辦理。

(二) 人神盟約祭(Maleveq):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

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

後來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

因此又稱為「五年祭」。

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

學習農作的種植、頭目婚禮的儀式等。

並與女神約定

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

請神降臨人間

接受人類的獻祭。

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

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

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

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為了方便說明

將五年祭的流程簡化如下:● 祭典準備工作:(1)山上修路。

(2)砍竹子作刺球桿、立剌球架。

(3)作籐球。

● 正祭期間:(1)招請祖靈。

(2)剌球(以前要獵過首級的人才能上剌球架)。

(3)送惡靈(往西邊的田野)。

(4)送善靈(往東邊的田野)。

(5)剌球(最後一場)。

(6)砍斷剌球桿

要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

(7)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

● 後祭:(1) 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作祭)。

(2)男子出獵。

(3)交還護身符。

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

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南和以及台東的土板。

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觀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

● 六年祭(五年後祭)(Pusau tavuvu): 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

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

到第六年才送走。

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一連串的儀式。

天數與五年祭差不多

但沒有刺球的活動。


北埔事件|倒扁運動|朱一貴事件|長濱文化|林爽文|國民革命軍|戒嚴令|動員戡亂時期|馬關條約|白色恐怖|美麗島|施琅|劉銘傳|二二八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新文學運動|中華民國|十三行文化|鄭成功|臨時條款|三一九槍擊案|牡丹社事件|卑南文化|去蔣化|中日甲午戰爭|獨立運動|三七五減租|

來義鄉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41242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d1014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