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湯圓

請問客家人有哪些特有的節慶~急

客家人有哪些特有的節慶客家人有哪些特有的節慶客家人有哪些特有的節慶
客家人的生育禮俗?從出生開始

世間種種禮俗便相隨而至

在成長過程中

無論是婚姻、喪葬

皆有一定的規範

而在這看似繁瑣的生命禮俗中

其內在卻是代表著一個民族傳統的累積及精華。

客家人篤信神明

婦女常把孩子託庇給媽祖、觀音、註生娘娘等神

當這些神明生日時

父母便帶著孩子到廟裡燒香拜拜

祈求保祐

並以紅絲繩穿以銅錢

在神明面前掛在孩子頸上

叫做「帶絭」。

每年此時皆須循例

並換下舊繩

結上新繩

叫做「換絭」

直到十六歲時的七夕

由父母帶著孩子到廟裡答謝守護神

卸下頸繩

成為「脫絭」

此舉亦有成年禮之意。

客家人的喪葬禮俗?當一個人走到人生的盡頭時

喪葬祭祀則是家族大事

比起其他禮俗

喪葬儀式更是莊嚴肅穆。

客家在這方面上多是遵循古禮

且依據傳統。

 由喪葬禮節中

也可窺見客家人的家族層次。

男死於家中稱壽終正寢

女死於家中稱壽終內寢

以表古時男女有別(男外女內)

若中途凶死或客死異鄉

不可抬入廳堂

以免為家族帶來凶兆。

 家中不幸有人過世時

子孫需在其臨終前隨侍在側

當人一旦往生

以紅紙包銀幣

塞入亡者口中

稱為「含玉」

在亡者足尾處放置油燈或蠟燭

為「長明燈」

並倒放一板凳

凳後放一碗飯

上置熟鴨蛋

插上筷子

謂之「腳尾飯」

在飯後方則需不間斷的燒「腳尾紙」。

家中堂上祖位及神位需以紅紙掩之

所有紅紙所書寫的對聯必須拿下

換上白色輓聯

以白紙書寫忌中或嚴制

貼在門口。

也要送金花及紅布

橫掛於鄰居門框上

叫做「掛紅」。

 把亡者擇時放進棺材中

稱為小殮

銅鑼聲響

由外人提起「扛被」的角

扛屍入棺

孝家便撿手巾扇子及未穿過的衣服放於亡者身畔

再以蓋被蓋緊身驅

露出面部。

之後焚燒兩個紙人

包其灰放入棺木內。

在大殮之前

需念讀一張殮單

才開始整個儀式。

首先敲三聲鑼

用冥蓆放在蓋被上

此時孝家要大聲哭出。

 蓋棺後

師傅用四枚大鐵釘定住四角

用熱布條塗在縫隙

再來由孝家在棺木側邊釘上「子孫釘」。

大殮後

孝家需披麻戴孝

服飾因身份不同而有所異

棺木也移至中廳

由和尚念經超渡

稱為「做齋」

在結束前要燒大量的紙錢

叫做「繳錢」

期間子女一概跪地

手持刀、鎌

向空中揮舞

以嚇走孤魂野鬼

使其不致搶奪亡者的錢財。

在出柩時

先打三聲銅鑼

用酒菜祭抬棺的大木柱

為「祭龍槓」

靈柩進時

前有一人負責施放鞭炮及拋散紙錢

這叫做「買路錢」

以免亡者在陰間路上遭野鬼糾纏。

 送葬時

長子或長孫要抱香爐

內有神主牌。

當送葬後回到大門口

香爐須安置於案上

和尚打鐃鈸、念經、揮動紙旗

使亡者靈魂能回家

稱之「引魂」

然後把香爐放進由紙製成的靈屋內。

亡者還山後

子孫在三餐時要擺飯菜於靈前

並敲三聲鑼來祭拜

直到七七四十九天

子女齊聚祭拜

為「祭七」

並燒靈屋劈神主牌

把香爐內的灰倒入紅布袋中

用小紅繩繫緊並掛於上廳壁釘上

供子孫奉祀。

客家人的過年民俗?客家人過年

從臘月廿四日的送神揭開序幕。

這一天

客家人一定要煮湯圓

以封住灶神的嘴。

同時

也是全家大掃除

以及上街買妥新年期間所需之米糧雜貨的日子

以迎接隔天的「入年假」。

 臘月廿五日

客家人稱為「入年假」或是「落年假」

意指從這一天開始過年

家家戶戶除了生火蒸製各種應景的粄外

自此前後十天

一直到出年假為止

習慣要「封壟封碓」

也就是不碾穀、不舂米

當然更忌諱罵人、打人、說不吉利的話或打破碗......等等。

  入了年假

為了表示與平常不同

家裡的門窗要貼春聯和五福臨門紙

祖先牌位或者神案前

必須要燃香不絕

表示「點長年香」

有些較隆盛人家

這一天開始便夜不熄燈了。

  除夕當天

客家人在凌晨就得先拜天公

天亮之後

還必須到村莊裡的廟中敬神

謂之「完神」

感謝神明過去一年來的保佑。

午後

全家必須沐浴

它含有兩種用意

一是淨身以迎接新年的到來;二則是新年的初一、初二甚至初三都不能洗澡

得先把自己弄乾淨才行。

客家人在除夕吃團圓飯前

一定要先祭拜祖先、門神和井神等

然後全家到正廳中吃「長年酒」

餐後還得放鞭炮。

夜晚閩南人都時興「守歲」

但客家人少有此習俗

卻另有一個與傳統生活息息相關的習俗

即「除夕晚餵狗餵貓有一種禁忌

就是不能叫出聲

據說叫狗會遭盜賊

叫貓明年老鼠會特別多。

以前農家

在每一個房間都放有一個尿桶接尿

當肥料澆菜用

在除夕這一天

各自要將尿桶洗刷得特別乾淨備檢;客家人不守歲

而在就寢前

由當家的拿一皮紅紙搓成的紙樁沾上花生油並點上火

帶領全家大小到每一個房間查看尿桶

當家的開口問:『淨不淨?』晚輩則回答:『淨!

』據說這麼一來

往後一年全家都不患眼疾。

而除夕整晚燈火通明

傳說是方便老鼠嫁女兒。

」雖然傳說只是傳說

但也替年節增添了幾許的生活趣味。

   參考資料 封
義民祭生長在台灣的客家人

無論活在那個時代

義民爺應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信仰體系──儘管各地對於義民節的崇祀方式並不相同

每個人對於義民節的觀念也有親疏之別

義民爺的存在與義民信仰的發達

彷彿成了客家族群的一種圖騰。

一般而言

台灣客家地區義民信仰的產生

與歷史上兩次重要的民變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是康熙60年(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

建立了屏東竹田鄉西勢忠義祠;二為乾隆51年(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

建立了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亭。

六堆忠義祠的建立

較偏重於官方色彩

在祭典形式方面

向來都以官式的祭儀來進行

跟一般民間的關係反而較為疏遠。

至於新埔的褒忠亭

從創建的神話開始

就帶有濃厚的民間信仰色彩。

為了維持祭典的規模

同時可以讓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親有輪流參與的機會

遂組成了聯庄會的組織

不僅讓這個地區的義民爺信仰規模日大

且影響到全台灣各地的客家族群

也就慢慢形成了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信仰。

  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亭義民廟

原僅由新埔、枋寮、六家等地人祭祀。

道光年間

因附近地區客家人

arrow
arrow

    asd1014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