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姬

夏商周歷史問題?

課本上有些東西不懂~問依下西周分封對象有(殷性之國)之國(姻親公臣)之國(先聖後裔)之國和(殷人後裔)之國

這四個分別是指那種類型的人?解釋下列古文孔子說:殷因於夏禮

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可知也。

公羊傳: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

王國維 殷周制度論:任天者定

任人者爭

定之於天

爭乃不生。

西周 宗法制度 諸子則稱(別子)(支子)(蔗子)各式代表什麼?
姬姓之國:天子的親戚(姓姬的)的封國姻親功臣:姻親和功臣的封國殷人後裔:殷王室後代的封國先聖後裔:賢人的後代的封國孔子說:殷因於夏禮

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可知也。

孔子說:「商朝繼承夏朝

改動了多少

可以知道;周朝繼承商朝

改動了多少

也可以知道;以後的朝代繼承周朝

即使百代

同樣可以推測。

」公羊傳: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

如果正妻沒有生兒子

就得立妾所生的兒子

這個時候就得立地位最高的妾所生的兒子

而不是按兒子們年齡大小來決定;王位的法定繼承人是嫡長子而不是以賢能為指標。

王國維 殷周制度論:任天者定

任人者爭

定之於天

爭乃不生。

按照天然的資格、身份、年齡、嫡庶這些可以“量化”的“分”的標準

來分配稀缺資源

由於標準是客觀的、有形的、天賦的、可以憑據的

是看得見的

因此

以此為標準來確定繼承人

就可以有所憑依

這就能有效地避免皇子之間的爭奪慘劇。

在宗法制度下

元配所生的長子為嫡長子

稱之為「宗子」

其餘則稱「別子」、「支子」或「庶子」。

ex.一個天子有3個兒子

其中最大的嫡長子繼承為天子

其餘兩個就是別子

被分封為諸侯。


夏商周歷史故事,夏商周歷史研究,夏商周歷史人物,夏商周 歷史文獻,夏商周歷史研究成果夏商周歷史,孔子,嫡長子,王國維,封國,姻親,殷因於夏禮,夏商周,西周 宗法制度,殷周制度論

散文|水滸傳|成語|張愛玲|李白|修辭|家|龍族|西遊記|典故|三十六計|唐詩|言情小說|儒林外史|徐志摩|西廂記|朱自清|寓言|聊齋志異|字典|三字經|人間詞話|詩|千字文|紅樓夢|十二金釵|陶淵明|三國演義|三國志|

乃姬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203090691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asd1014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